2017-06-09 08:49:33
随着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,新区以“新”破局的创新驱动引领区定位,正不断展现。
6月6日,在中国社科院、中国科学院、中国工程院主办的中国城市百人论坛上,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、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表示,雄安新区要建设21世纪地下管廊式的基础设施,把城市交通、水电气、城市灾害防护系统等都放到地下,把地面让给绿化和人的行走。
这一模式,被认为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顶层设计创新,将如何对其他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起到示范引领作用,成为关注焦点。
统筹布局各类地下设施
近年来,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,城市空间资源紧张、基础设施水平偏低等问题,开始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。
由于地上空间资源的紧张,地下空间开发开始逐渐得到关注。2017年5月底,住建部、国家发改委发布实施了《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“十三五”规划》。作为首部国家级市政基础设施规划,《规划》提出,在城市新区、各类园区和成片开发区域,新建道路必须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,老城区因地制宜推动综合管廊建设。
此外,《规划》还设立了综合管廊建设目标:到2020年,城市新区新建道路综合管廊建设率达到30%,城市道路综合管廊综合配建率达到2%。
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与工程院副院长龚道孝看来,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,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,具有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、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紧张、改善城市环境,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等诸多重要意义。
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,在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,要实现地下综合管廊、地下交通、人民防空工程等设施规划的“多规合一”,统筹布局各类地下设施。这其中,老城区要利用地下交通设施建设的机会,判断是否能够同步建设地下的管廊,最好同步进行。新城区建设,要充分考虑地下管廊和地下交通建设两个需求,要做好平面和纵向的统筹。
不过,城市地下空间开发,仍面临着诸多难题。在住建部2016年5月印发的《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“十三五”规划》中就曾提到,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普遍存在系统性缺乏的问题,一方面,城市地下空间之间连通性较差,同一地区相邻项目之间缺乏联系和贯通;另一方面,城市地下空间与地面空间协调不足,缺乏衔接。
雄安地下管廊模式如何推广
在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看来,在城市建成区的实际操作过程中,地下空间开发存在系统性不足、规划制定落后于城市建设发展实践等显著难题。
但在城镇化水平较低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、“宛如一张白纸”的雄安新区,则具备了良好的创新机遇和条件。
5月初,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撰文指出,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要坚持地上、地下一起规划,建设先地下、后地上,地上先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,提高公共服务水平。
而在6月6日的讲话中,徐匡迪表达了类似的观点。他指出,新区建设一大亮点,是建设21世纪的地下管廊式基础设施,把城市交通、水电气、城市灾害防护系统等都放到地下,把地面让给绿化和人的行走。
其中,在城市交通方面,他强调,“新区包括高铁铁路线、车站、和大部分市内交通也要放到地下去……,市民走500米就可以到地下找到车站。”
这一表态,被认为意味着雄安新区城市规划,将会十分注重地下交通设施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协调发展。
刘士林则认为,这将是以提高城镇建设质量为重点目标的新型城市,对城市地下空间和功能的一种重要的顶层设计。
不过,刘士林也指出,雄安模式,对地下空间开发的投资需求大、技术标准要求高,其示范作用应更多地考虑在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推广,对于其他地区和中小城市而言,则需要考虑成本、分类发展。
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